搜索
网站首页
关于协会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组织机构
组织架构
秘书处
历届理事会
分支机构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协会党建
协会党委
党建动态
学习园地
新闻动态
协会动态
行业要闻
通知公告
学术活动
其他工作
学术平台
会议报名
培训讲座
资料中心
万年永宝
青年强会
青年论坛
第一届青年论坛
第二届青年论坛
第三届青年论坛
四十华诞
会员中心
会员申请
会员服务系统
会员动态
管理规定
论文集
PROCEEDINGS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集
»
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
版面目录
返回列表
1-以科学的发展观_促进文物科技事业——在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四次学术年会上的讲话-陆寿麟
2-MBO对各种锈蚀状态的青铜表面缓蚀性能的研究-王菊琳、许淳淳、丁艳梅
3-不稳定金属器的技术修复-宋玉军
4-法门寺金银器蚀变因素分析-杨忙忙、齐扬
5-故宫环境因素对中轴线鎏金文物影响的现状调查研究-田金英、王允丽
6-江都大桥镇出土的南朝窖藏青铜器工艺研究-王金潮、田建花、孙淑云、姚智辉
7-利用铜氨络合原理处理局部粉状锈方法探讨-王春蕾、王方、白志平
8-两件鎏金青铜器的腐蚀分析与保护-徐军平、郑捷
9-浅谈南越王墓出土铁器的修复及保护-冯兆娟
10-青铜鼎的修复-贾文超
11-清代铁炮的磷化和封护研究-徐飞、万俐、陈步荣、陆海风
12-一件蟠螭纹青铜鼎的再修复-王景勇、张月峰
13-现代金银币腐蚀与防腐问题研究-周卫荣
14-吐尔基山墓金银器的纹饰和成分-王志强
15-不同金属合铸器文物的保护修复研究-雷金铭、胡铭
16-铁质文物高效缓蚀剂的实验室研究-徐飞、万俐、周永璋、徐有伟
17-高句丽、渤海瓦当拓片-张玉春
18-亳州花戏楼砖雕现状分析及保护设想-袁传勋
19-广东英德摩崖石刻风化原因探讨-成倩、张欢、莫鹏
20-石铠甲提取方法之比较-杨忙忙
21-东汉画像石棺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李钢、廖继成、王波
22-从三彩马的修复看修复理念的变化-王五胜
23-近代釉上彩绘瓷器的修复-李奇
24-浅谈馆藏陶器的保护与修复-杨小琢
25-四川地区潮湿气候环境下的陶瓷器文物保护与修复探索-李钢、卫国
26-宋汝窑深腹碗的修复-高飞
27-元青花瓷的修复-蒋道银
28-谈陶器修复、保护工作中的几点感受-郑捷、窦淑梅
29-陶器的修复与复原-李宁、雷友英
30-泉州麒麟壁-胡晓伟
31-试论青海省古建筑的多层次保护与利用-余玉龙
32-西藏哲蚌寺修缮方案设计-王时伟
33-试论遭受水患文物建筑的保护-赵仓群
34-蓬莱戚继光故居修复设计浅谈-于建华
35-新技术在古建筑下架油饰地仗修复保护中的应用-倪斌
36-古建筑保护中现代技术的介入与发展-杨新
37-静怡轩的建筑渊源及其复原设计-刘榕
38-云南建水文庙虫害综合防治-沐蕊
39-初探古建筑鎏金构件的再次镀金-曲亮
40-洛阳山陕会馆戏楼木构件的保护-马菁毓、杜安
41-山海关夯土长城保护棚架及相关问题-周双林、于占海、付春江、周之镭
42-土遗址搬迁保护技术研究——南京市“江东门遗骸遗址”搬迁保护技术-李克彪
43-简论“西湖—良渚遗址”申报世界遗产-张苹
44-关于南越王墓的保护及其问题的思考-陈灿强
45-大窑文化遗址四道沟地层剖面的加固保护实验-张恒金、张晓岚
46-法库叶茂台23号辽墓壁画揭取与保护方法-孙力、刘博
47-兰州庄严寺壁画揭取及复原-李树若、付有旭、杨金建、唐正显
48-仿爱夜蛾成虫排泄物对敦煌石窟壁画的损害及其治理-汪万福、蔺创业、王涛、马赞峰
49-大型塑像修复复原研究——武威天梯山大佛的复原修复-李博、李云鹤
50-济南长清灵岩寺四十尊罗汉维修测绘-杨冬梅、李晓峰
51-档案修复中常见问题之管见-刘小敏
52-防霉防蛀装裱黏合剂SDK产品质量标准的探讨——SDK性能与最佳取代度的分析和计算-卢衡、郑幼明、汪自强
53-古代唐卡清洗之研究-杜华、白云飞
54-馆藏碑帖拓本的修复-谢俭华
55-馆藏古籍状况及修复-郭金芳、李英
56-恒温恒湿环境对绘画颜料色牢度影响的试验研究-田金英
57-裸藏书画的潜在隐患与保护-刘泽信
58-浅谈纸质文物的虫害治理-周玉世
59-纸绢文物存放与展示中的保护-李新秦、张亚炜
60-纺织品文物上污迹的价值-汪自强
61-馆藏出土丝织品的保护技术-姜晓光
62-江西新余明墓出土服饰的保护与保管-章国任
63-丝织品揭展剂对纺织品类文物性能影响研究-孙丽娟、杨建洲、白崇斌
64-紫罗缎绣灵芝曲柄盖修复纪实-王允丽、王方、张旭光
65-开拓文物保护技术的新领域——生物技术保护丝织品文物简述-荆州文物保护中心
66-影响纺织品保护的主观因素-周旸
67-饱水竹简变色机理的初步研究-方北松、刘姗姗、童华、金平
68-郭店竹简的脱色及清洗报告-官琼梅
69-绍兴印山大墓木椁霉菌的硫酰氟杀灭试验-卢衡、刘莺、靳海斌、李东风、张遐耘
70-成都商业街船棺、独木棺遗址微生物研究-赵振鐻、肖璘、孙杰
71-考古饱水木质文物基本特性的界定-夏璐
72-木质文物色素吸附剂PVPP的制备研究-郑幼明
73-南京明代宝船厂遗址出土木器的前期保护工作-王军
74-馆藏清末雕云龙纹椅的修复-刘文彬
75-武威磨嘴子汉墓新近出土木质文物的保护-卢燕玲、韩鉴卿、田小龙
76-曾侯乙墓墓坑木椁脱水定型时限的估算-周松峦、陈中行、程昌炳
77-试论蚌器封护与修复——以吉林通化万发拨子遗址出土蚌饰为例-王昭
78-象牙、犀角的特征与鉴定-成小林
79-X射线探伤技术对汉阳陵陶俑、陶动物成型制作工艺的初步分析-齐扬、杨军昌
80-X射线衍射技术在青铜锈蚀分析中的应用-李艳萍
81-便携式XRF分析仪在文物研究中应用初探-张可、詹长法
82-交流阻抗法在评价金属文物封护剂抗腐蚀性能中的应用-马立治
83-离子色谱(IC)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杨小林、胥谞
84-独乐寺塔出土文物的清理与保护-张俊生
85-对现代文物保护与修复理念的认识-申茂盛、兰德省
86-古墨保存自然老化问题的调查研究-吴来明、徐方圆、解玉林、张雷
87-贵州文保喜与忧-程学忠
88-建立国家文物保护技术标准的国际背景——意大利文物保护领域标准的建立、制定和发布概况-詹长法、张晓彤
89-论陈列展览过程中馆藏文物的保护-宋丽萍
90-唐卡漫谈-尚力、刘树林、楼朋竹、刘恩迪
91-现代远程教育在文博教育培训中应用初探-周斌
92-新型超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前景展望-王云峰
93-中韩在海洋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交流-袁晓春
Copyright © 2020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0038868号-1
技术支持:智联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