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闻动态

NEWS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学术活动» 讲座纪要09 | 李军:文物保护装备发展的中国实践
协会动态 行业要闻 通知公告 学术活动 其他工作

讲座纪要09 | 李军:文物保护装备发展的中国实践

发布时间:2021-08-05 来源: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

  2021年7月31日,我会与首都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中国馆藏文物保护系列讲座”第九讲如期在首都博物馆多功能厅开讲。本次讲座,我们邀请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重庆声光电智联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先生,作题为《文物保护装备发展的中国实践》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北京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首都博物馆党委书记白杰主持。

  在本次讲座中,李军先生回顾了我国文物保护装备发展的时间线,对不同类别的文物保护装备及其应用进行了具体的阐释,并以三星堆遗址考古为典型案例,介绍了各类科技考古装备助力考古发掘的具体实践,还分享了对我国文物保护装备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

图片

李军先生讲座现场

我国文物保护装备的发展

  文物保护装备是用于文物保护和利用领域的专用技术装备,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服务于考古发掘、文物预防性保护、安防、消防、监测、修复、展示与利用等多个领域。我国是文物大国,文物保护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高标准要求,迫切需要先进科技和高端装备发挥支撑、示范和引领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文化遗产保护、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3年,工信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推出系列专用装备攻关和应用示范,开创了装备产业与文物事业协同发展的道路。2015年,我国首个“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落户重庆。2018年,工信部会同国家文物局、科技部联合印发了《文物保护装备发展纲要(2018—2025年)》,明确了我国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发展重点和发展路径。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家文物局等七部委发布了《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实施方案》,聚焦国家级重要文化遗产保护、重点文物保护和重大考古遗迹发掘、重点地区考古标本库房等装备和设施,给予政策资金支持。

图片图片

相关政策文件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全球最完善的文物保护装备产业种类、品种体系、应用体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将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大力推进装备研发和产业升级。

文物保护装备的类别与应用

  文物保护装备在国际上和国内的分类方法有所不同。国际上通常按照装备的用途进行分类,国内一般按照文物保护需求进行划分,对应技术、应用、市场三方面,分为重大前沿技术装备、量小急需关键装备、市场竞争性装备三类。按照应用场景来分,则可涵盖考古、文物保护、展示利用等领域,包括预防性保护装备、田野考古发掘装备、考古地址环境勘探装备、勘察测绘装备、文物防震装备、文物安防装备、环境监控装备、数字化保护装备、水下考古装备、文物清洗修复装备、检测分析装备、展示与利用装备、专用定制装备等。

  近些年经过政府支持和产需双方合作,文保装备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布局初步形成,呈现出种类多、数量少、精度高、装备安全可靠性和适应性高等特点。但产业发展仍然面临核心基础技术缺失、行业需求挖掘不够、装备体系不够完善、装备设计人才欠缺、制造型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

  我国文物保护装备产业的发展要坚持“制造商+用户”的产品设计理念,将文物保护工作者的经验和智慧形成高可靠性的产品。设计中要注意控制装备的污染性,提高安全可靠性、易用性和环境适应能力。企业要采用特小批量智能制造的生产模式,建立质量检测与认证机制,加强装备产业的标准化建设,逐步构建文保装备服务体系,解决发展瓶颈,从制造型向服务制造型转变。

重点关键装备案例介绍

  李军先生通过案例介绍了重庆声光电智联电子有限公司研发的一系列装备在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和展示利用等领域的应用。

  在正在考古发掘的三星堆遗址中,重庆声光电智联电子有限公司通过多项自主的技术手段和装备系统的集成研发和模块化设计,建成了全球首个“多功能考古综合发掘平台”,首创恒温恒湿考古发掘仓,创建非接触式考古模式,启用专用设备搭载平台,利用数字技术实现考古全过程记录,将实验室前置到考古现场,建立考古与文物保护综合信息化平台,探索将预防性保护与考古发掘相结合、将实验室考古与田野考古相结合、将高科技手段与考古规范相结合的多学科协同作战的考古新模式。

图片图片

恒温恒湿考古发掘仓

图片

非接触式考古工作平台

  该公司参与研发的新一代智能展柜,集成环境监测装置、安防装置及各类保护装置,通过微环境监测、温湿度调控、智慧化照明、震动预警机制等跨学科、多领域的技术结合,实现对文物空间环境和展示系统的全面提升。

图片

智能展柜

文物保护装备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文物保护装备的发展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需求:多样化应用场景需求、专用产品系列化发展需求、装备智能化发展需求、多领域技术共享需求。以这些迫切需求为引导,以专精特、高精尖装备研发制造为突破点,以“制造商+用户”、“产品+服务”为创新发展模式,积极引导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参与,加强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不断激活文物保护装备市场。

  从技术上来看,我国文物保护装备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有:提高核心装备性能和供给能力,加强对地探测、水下探测等专精特装备攻关,加快装备智能化步伐,提升装备个性化定制与服务。

  目前,国家工信部正在制定“文物保护装备应用示范基地”相关政策,从组织架构、产业引导、评价体系、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引导扶持,目的是进一步推进文物保护装备产业的良性发展。力争在“十四五”时期,推动文物保护装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核心技术和产品实现创新突破,产品体系基本形成,基本覆盖文物保护利用全链条,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产业生态趋于完善,市场活力不断焕发,产业快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兼顾的局面基本形成,推动中国文物保护成熟技术和装备“走出去”,传播中国理念,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撰稿人:胡志康、刘建宇  




Copyright © 2020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0038868号-1 技术支持:智联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