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8日,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近现代建筑保护专委会2020年度大会暨“近现代历史建筑保护技术”研讨会在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召开。
本次会议由重庆市文物局、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指导,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近现代建筑保护专委会主办,由本研究中心会同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上海市勘察设计协会历史保护建筑分会联合承办。 来自全国多家高校、文博单位、建筑遗产保护研究机构、建筑遗产保护相关公司等80多位专家及同人齐聚一堂,就我国近现代历史建筑保护技术、研究成果等展开交流讨论。

△ 与会专家合影

△ 本次大会的会场位于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委枇杷山办公楼旧址
研讨会于7日上午正式开幕。开幕式上,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白九江、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长王时伟、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王莹、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幸军先后致辞。

△ 开幕式现场

△ 白九江院长致辞

△ 王时伟理事长致辞

△ 王莹副秘书长致辞

△ 幸军副主任致辞
在7日上午的主题发言中,多位专家就近现代建筑保护利用的理念、实例及先进技术进行了分享——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员 袁钧:
《山地城市近现代历史建筑保护探索——以重庆市委枇杷山办公楼旧址保护利用为例》 以重庆市委枇杷山办公楼旧址保护利用为例,介绍了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山地城市近现代历史建筑保护的理念,分享了相关实践中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为更好地展示利用相关近现代历史建筑提供了宝贵经验。

△ 袁钧副研究员分享对山地城市近现代历史建筑保护的探索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 沈阳:
《近现代建筑保护的迫切性》 就近现代建筑保护利用中的迫切问题展开讨论,从“围绕近现代建筑的负面事件不断发生”、“针对近现代建筑的认识杂乱”及“面向近现代建筑的法规、规范欠缺”三大问题入手,对未来近现代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 沈阳副总工程师探讨近现代建筑保护利用中的迫切问题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 胡斌:
《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修缮方法研究——以大田湾体育场为例》 回顾了重庆大田湾体育场的历史风貌及历次维修情况,详细介绍了大田湾体育场保护项目中应用的修缮理念、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并阐述了近现代建筑遗产的保护理念及修缮方法。

△ 胡斌副教授介绍重庆大田湾体育场的保护项目
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主任 华联剑:
《探索利用大数据更有效地对文物实施保护》 从新时代文物事业发展中所遇到的人员流失大、自然灾害、文物买卖等问题出发,以数字科技的发展为抓手,就探索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更有效地对保护文物进行探讨。并针对目前遇到的问题提出整合资源、信息共享、科研攻关三点措施,并强调加快实现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更加有效保护文物的必经之路。

△ 华联剑主任分享大数据对文物保护的促进作用
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主任 雷勇:
《近现代建筑历史信息的科学考证——以天津段祺瑞故居为例》 以天津段祺瑞故居为例,分享了新技术对考证近现代建筑历史信息的协助。基于既往修缮项目的经验,展望了近现代建筑装饰的研究前景,并强调了历史档案、现场勘察和科学分析的密切协作的重要性。

△ 雷勇副主任分享新技术如何协助考证近现代建筑历史信息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本研究中心主任 曹永康:
《20年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自我反思》 分享了其从20年文物建筑保护的工作经验中所得到的感悟,反思了我国目前近现代建筑保护中所存在的问题,对近现代历史建筑的保护哲学及对未来近现代建筑保护工作进行了展望和期许。

△ 曹永康教授分享20年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经验
7日下午,各与会专家分别以历史建筑数字化管理、历史建筑保护性修缮与利用、历史建筑检测与加固、历史建筑修复材料四个专题分组召开研讨会,从多角度就革命文物的价值分析与红色旅游、重庆市近现代建筑遗产的保护实践、近现代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策略、近现代文物建筑的保护与创新利用的关键技术等进行交流讨论。

△ 张威副教授主持历史建筑保护性修缮与利用分会场

△ 历史建筑检测与加固分会场现场
8日上午,与会专家前往抗战时期第一兵工厂旧址(重庆建川博物馆)参观,深入了解重庆抗战文物及近现代工业遗产的保护展示利用成果。专家们对重庆对相关文物进行有效保护及活化利用的成果感到振奋。

△ 重庆建川博物馆

△ 与会专家参观重庆建川博物馆

△ 抗战时期第一兵工厂旧址的防空洞
8日下午,于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召开了近现代建筑保护专委会常务理事会。与会理事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内容和各类研究成果,并展望、规划了近现代建筑保护专委会的未来发展。 本次研讨会增进了行业间的交流与对话,有助于促进近现代历史建筑保护技术与理念的发展与创新,期望近现代建筑这类特殊而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利用与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