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第二届青年论坛

YSFCHC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二届青年论坛» 重要新闻» 当遗产保护遇上青年学者 乐山掀起一场“头脑风暴”
专题首页 专题介绍 重要新闻 视频专区 精彩图集

当遗产保护遇上青年学者 乐山掀起一场“头脑风暴”

发布时间:2023-03-30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乐山3月30日讯(记者 李举涛 摄影报道)当遗产保护遇上青年学者,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3月30日,举行于乐山的第二届文化遗产保护青年学者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青年才俊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 

(论坛现场)

前辈专家、青年学者共话文保

本届论坛由国家文物局指导,故宫博物院、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中国紫禁城学会、乐山市政府、四川省文物局联合主办,以“行动磨砺青春·科技助力文保”为主题,设置青年学者代表主旨发言、专家学者圆桌对话、乐山大佛世界遗产区和乐山故宫文物南迁旧址现场调研等环节。 

(青年学者主旨发言)

当天,12位青年学者代表围绕文物保护材料、文物病害机理、文物预防性保护、文物分析检测、文物保护标准化等多个议题,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交流行业发展趋势。记者注意到,主旨发言涉及意大利威尼斯17世纪教堂、故宫养心殿、乐山故宫文物南迁旧址、三星堆遗址等相关研究与保护,触及古今中外,内容丰富多彩,现场专家还作了精彩点评。

(签约仪式)

论坛上,故宫博物院与乐山故宫文物南迁历史研究院正式签约。下一步,故宫博物院将组织专业团队支持乐山故宫文物南迁历史研究院开展故宫文物南迁陈列馆展陈策划布展工作,打造高水平的故宫文物南迁主题展馆。

3月31日上午,圆桌对话环节,国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前辈专家和杰出学者代表,还将就石窟寺石刻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文物保护青年人才的培养与成长两个议题展开对话,共同为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把脉建言。

讲好文化遗产保护乐山故事

乐山是故宫文物南迁的主要存放地,其文物存放数量最多、时间最长。据乐山故宫文物南迁历史研究院主任彭海军介绍,抗战时期,故宫博物院等单位的19000多箱、逾百万件文物避寇南迁,其中16647箱文物珍藏,辗转万里迁藏乐山存放于今乐山市安谷镇(今高新区辖)、峨眉山市两地,直至抗战胜利完璧东归。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博物院先贤和乐山文化机构、知名人士以及普通民众成为故宫文物的守护者,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记忆和感人的真实故事。

(彭海军作主旨发言)

“乐山故宫文物南迁旧址现存27处,但绝大部分已无遗存。”在论坛主旨发言上,彭海军以故宫博物院乐山办事处主任欧阳道达旧居抢救性保护修缮为例,对乐山故宫文物南迁旧址的保护修缮实践作出阐释。

下一步,乐山故宫文物南迁历史研究院将以欧阳道达旧居聚落为实践点,探索乐山高新区文物“三权分置”路径,逐步探索同国内文博院馆、高校的合作模式和路径,通过共建实习基地、共促学术科研等,借力聚力发展。

乐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峨眉山、乐山大佛、东风堰三大世界遗产蜚声中外。乐山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此次论坛,为乐山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把脉问诊、出谋划策,共同讲好乐山故事特别是故宫文物南迁在乐山写下的动人故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Copyright © 2020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0038868号-1 技术支持:智联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