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于2007年9月4日在南京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章程修改报告,并选举产生了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五届理事会。
新的理事会将紧紧抓住“促进学科发展,促进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的发展”,竭诚为文物保护科技工作者服务,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努力建好科技工作者之家。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作为联系全国文物保护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义不容辞地要把这副重担挑起来,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科技工作者为本的思想,把竭诚为文物保护科技工作者服务作为根本任务,把文物保护科技工作者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协会工作的主要标准。
新的理事会将继续充分发挥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的作用,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团结带领广大文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围绕学科发展、东方文物保护理念的建立与完善、文物保护的应用研究等问题,采取不同规模、多种形式开展活动,不断增强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对文物保护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真正达到促进文物保护学科发展的目的。
开展继续教育、培养科技人才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对所属全国性学会的基本要求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文物保护事业越来越被社会认可与重视,更多拥有高学历的人才陆续投身于此项工作之中。为了使年轻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尽快地了解我国文物保护事业的现状,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应鼓励、支持、承担相应的讲座、咨询、培训班等项工作,推动新形势下文物科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文物保护科技队伍的不断壮大。新的理事会将继续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以及各相关部门科技人员的合作,集中各学科的科研力量与智慧,加速文物保护研究的进程,解决好文物保护研究工作中的许多困难,推进文物保护技术的繁荣与发展。
新的理事会将以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成立为契机,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近年来,文物的科学保护工作得到了亚洲各国重视,文物保护事业也在亚洲各国保护技术人员、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蓬勃发展起来。与西方发达国家较早形成的一套文物保护的理念与方法的规范相比,东方国家相应理论滞后。由于亚洲国家尤其是东亚各国有比较相近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传统观念,也有大致相同或相似的文物类型,特别是在文物内涵的价值体现方面有更多的相近或相似之处,因此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大,形成一套东方国家自己的文物保护理念与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2007年11月2日在韩国首尔宣告成立的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营造了共同研究的平台,以谋求共同发展为目标,加强亚洲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技术的发展研究,构建与西方进行此领域交流的机制,为全面开创文物保护事业新局面做出了更大的努力。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在产生之后,立即召开了第五次学术年会,参加此次年会的科技工作者有150余人,提交论文近100篇,涉及金属文物、石质文物、土遗址、纺织品、古建石窟、纸张、竹木漆器等不同质地文物的保护及文物保存环境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内容。与会专家在一起交流信息,切磋技艺,开拓科研思路,事业有成的老专家言传身教、现身说法,一大批新生力量如饥似渴地吸取营养,信心百倍,欲在文物保护战线上干一番事业,整个学术交流活动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可喜景象。不少专家利用多媒体现场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台上台下、会上会下进行直接探索与研究,学术氛围十分活跃。同人反映,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通过这样的形式把各地的文物保护、文物修复工作者组织在一起,沟通信息,交流经验,使大家开拓了眼界,受益匪浅,对今后的研究工作启发颇深,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李化元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