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论文集

PROCEEDINGS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集» 第五次学术年会论文集» 17-六安双墩一号汉墓考古发掘现场的文物保护-袁传勋、徐靖、姚政权、高飞

17-六安双墩一号汉墓考古发掘现场的文物保护-袁传勋、徐靖、姚政权、高飞

返回目录

六安双墩一号汉墓考古发掘现场的文物保护

袁传勋 徐靖 姚政权 高飞

摘要:六安双墩一号汉墓位于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双墩村附近,为“中”字形土坑竖穴墓。墓室为西汉时期诸侯王特有的“黄肠题凑”木结构,梓室为重梓重棺。这种规格的汉墓在全国发现不多,在安徽省的考古史上属于首次,被评为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该墓出土了“黄肠题凑”、内外棺梓、盖板等木质文物,用材计200多立方米,出土了漆器、木器、陶器、铜器、铁器、车马器、兵器、铅器、玉器、封泥等文物500多件。由于该墓在唐代被盗,加之地下水位的起升、降落的影响,使多数木质文物及漆器出现饱水、降解、腐蚀、开裂、炭化、起皮及色泽加深等现象,不少木材已经严重糟朽。本文针对出土文物保存现状,在对受损原因分析的基拙上,遵循“保持原貌、修旧如旧”的文物保护原则,崇尚经济、科学及环境友好的理念,对该墓考古发掘现场的出土文物进行保护处理。

关键词:现场保护;文物提取;木质文物;腐蚀机理


查看全文查看全文.png

17-六安双墩一号汉墓考古发掘现场的文物保护-袁传勋、徐靖、姚政权、高飞.pdf


Copyright © 2020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0038868号-1 技术支持:智联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