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四十年 > 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

缘起

东亚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而且是现存唯一延续不断的人类文明。古代东亚文化的许多方面都在人类发展史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在19世纪后,东亚的知识传统连同整个文化传统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严重冲击,具有悠久历史的东亚知识和文化传统出现了断裂。今天,人类共同面临着传承、保护与生存、发展的矛盾,如何保护从祖祖辈辈继承来的物质和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是所有文化遗产保护者最为关心的主题。因为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代表了各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体现着各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既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和集体记忆,我们负有保护的责任与义务。然而,近代意义上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始于西方,所以当今国际所通用的保护规则,绝大多数是代表了西方的理念,不一定全部都适用于东方。东亚各国的文化与文化遗产有许多相似之处,文物的种类及构成的材质都很类似。因此,建立适用于东亚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规则,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东西方之间的对话,成为我们急迫的任务。

1978年日本竹下登首相访问敦煌莫高窟之后,开启了中日文物保护交流的先河,上个世纪八九十年年代,日本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和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为主的研究机构,以及一些大学,主要在丝绸之路沿线以及河南、辽宁等地开展了一些考古学和文物保护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当时,交流与合作中更多的是日方在物质和技术上的支持,我国的专业工作者和学者赴日也多是访问和学习,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原则方面的交流相对比较少。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在东亚各国的努力下,针对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的特点,促成不少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会议和宣言、文件等,例如大家熟悉的1994年《奈良真实性文件》,以及2003年亚洲最佳保护实践《会安草案》等。但是,中日之间、东亚各国之间还没有一个交流的平台,能够定期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组织和开展活动。因此,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中日韩三国的专家学者就提出筹建一个学会性质的组织,来推动东亚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的合作与交流。


Copyright © 2020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0038868号-1 技术支持:智联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