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闻动态

NEWS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学术活动» 第七届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讨会 | 回顾(一)
协会动态 行业要闻 通知公告 学术活动 其他工作

第七届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讨会 | 回顾(一)

发布时间:2019-11-26 来源: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

2019年8月29日-31日,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第七次国际研讨会在韩国大田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历时3天,共有来自中、日、韩三国的两百余名研究学者参加会议,其中中国参会者46名。会议包括主题发表、口头发表和海报发表三个主要部分,中国参会者的投稿中,10篇为口头发表,17篇为海报发表,复旦大学杜晓帆教授作主题发表。发表内容包括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保护技术、保护材料保护案例、分析检测等多个方面。现将会议口头发表内容整理如下:

主旨发言

▼ 《文化遗产分析的现状和展望》 韩国国立文化财研究所  俞在恩

文物分析是研究文物材料、构成、产地、年代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报告梳理了韩国文化遗产保护分析研究的发展过程,并结合一些典型案例对韩国国立文化财研究所近年来的文化遗产保护分析研究工作进行了具体介绍。文化遗产分析不仅为其价值判定提供依据,也在考古学、历史学、艺术史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遗产分析结果还为确定国家文化财产、制定保护管理政策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报告还指出了目前韩国文化遗产分析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积累的分析数据和样品的系统管理及利用欠缺、分析领域亟待扩大、测年需求无法满足等等,另外,随着文化遗产数量不断增多、文化遗产研究力度日渐加强,尝试新的分析方法也很有必要。韩国国立文化财研究所正在建设的文化遗产分析研究中心,有望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韩国国立文化财研究所  俞在恩

 《基于文物核心价值的分析检测与保护修复》   复旦大学  杜晓帆

自20世纪初文物保护科学进入学科体系以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文物的材质、制造工艺、老化状况等进行检测和分析,成为保护修复文物的普遍方法和手段。报告立足于文物的核心价值,结合大量文物保护修复案例,指出文物的分析检测应该围绕文物的核心价值来展开,保护修复更要建立在延续文物核心价值的理念之上,而只有充分重视文物的文化属性,关注其产生和延续过程中与人的关系,分析检测的结果才会更加接近文物本身,才能通过保护修复使其核心价值得以延续。

复旦大学 杜晓帆

 《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分析研究:过去、现在、未来》  东北艺术工科大学  泽田正昭

文化遗产领域的分析研究是以评估文化遗产价值、研究文物材料和结构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而今天,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相联结的新研究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分析研究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它不仅能用于保护修复,还可用于文物劣化机理和预防性保护研究。报告指出,为了更好地将文化遗产传承给下一代,我们应该阐明文化遗产的价值,并尽力让每个人都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要打破民族和宗教的界限,从全球角度来衡量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最后,报告人表示期待未来文化遗产领域继续打破学科边界,开展越来越多的综合性研究。

东北艺术工科大学 泽田正昭

第一场

1  《山形县石鸟居冻融劣化的综合研究》   东北艺术工科大学  石崎武志

日本山形县现存一座平安时代晚期(约10世纪)建造的石鸟居(日本神社门前的牌坊),鸟居由Narusawa地区的凝灰岩制成,其表面劣化被认为主要是由冬季水的冻融引起的。报告人对鸟居周边环境、石材性质和强度、鸟居结构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并调查研究了目前使用的石质文物加固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石鸟居的保护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报告重点介绍了研究中采用针贯入法测定石材强度、利用声学模型分析鸟居构造,以及对树脂强化处理后的岩石进行冻融试验以评价不同渗透方法加固效果。

鸟居外观


《首尔汉阳都城洛山地区城墙石刻的材质及劣化特征分析》  韩国文化财研究所  李明成

韩国首尔汉阳城墙石刻由于受外部环境和生物影响而处于风化过程中,亟待保护。报告主要介绍了为制定长期的石刻保护管理措施,对洛山地区石刻材料特性和劣化特征进行的科学分析。对石材的粒度构成、矿物学特征和风化产物分析结果显示,洛山地区石刻石材主要为中等粒度的粉色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还有部分红色花岗岩、石英斑岩和细晶岩。然后使用超声波探测和红外热成像等无损技术对碑刻岩石的物理、化学、生物损坏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周边环境主要是植被覆盖对碑刻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评价。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长期保护管理碑刻的方案。

城墙石刻(局部)

《柬埔寨巴戎寺浅浮雕的保护修复材料》  筑波大学  松井敏也

柬埔寨巴戎寺有非常丰富的回廊壁画,1200米长的浮雕长廊令人惊叹。报告主要介绍了在巴戎寺回廊浮雕保护工程中,为选择保护修复材料而进行的实验。实验以从与巴戎寺浮雕相同产地开采的新砂岩为对象,涂上不同的加固剂和透湿调节剂,露天存放10年,从吸水率、表面强度、附着微生物等方面对其效果进行初步评估,选择合适的加固剂和透湿调节剂,然后在巴戎寺回廊浮雕选取一部分进行了试验施工,最后选择最佳材料处理老化后的石材,使其表面强度、含水率与正常石材保持一致。报告还介绍了利用新一代测序分析方法对微生物进行分析,捕捉了保护处理后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过程,明确了仅凭目测和图像记录无法得知微生物的变化,并且调查显示,仅经过清洁处理的浮雕表面2年左右就会恢复到处理前的微生物群落,而在经过加固剂和透湿调节剂处理的地方微生物群落优势种群发生了变化

筑波大学  松井敏也


4  《热裂解-全二维气相色谱分离技术在纸质文物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大学  韩宾

报告介绍了通过对几种不同的东亚传统手工纸进行分析,建立了使用热裂解-全二维气相色谱分离技术快速、精确鉴定手工纸的纤维种类和保存现状的技术方法,并探讨了其在巴黎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Musée Guimet)馆藏手稿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所需样品量少、结合主成分分析等数据处理方法,能够为文化遗产材料分析、博物馆藏品研究及鉴定提供一种微损检测方法,弥补了传统显微观察分析的不足。

全二维色谱VS一维色谱


《建筑遗产地基的原真性保护》  日本地质研究所  岩崎好规

建筑遗产的地基由于隐藏在地下而一直被人们忽略,报告则揭示了建筑遗产地基的重要性。地基是使建筑遗产能够从过去一直保留至今的重要基础,2005年ISO13822(结构设计基础—现有结构的评定)标准就已经开始讨论要将建筑遗产相关内容纳入其中,经过5年的审议,2010年,ISO13822-2010附录一《建筑遗产》作为国际标准颁布,其中就包含了关于保护地基原真性的条款。报告通过比对ISO13822-2010标准和《威尼斯宪章》,对何为建筑遗产地基原真性进行了探讨,强调建筑地基原真性的重要性,并以比萨斜塔和日本广岛严岛神社的大门两个典型的保护案例进一步探讨了建筑遗产地基原真性保护原则和方法。

1970年代比萨斜塔几种保护方案设计

第二场

《关于丹青类天然无机颜料的质量标准研究》  韩国国立文化财研究所  郑惠泳

随着时代的变化,韩国传统颜料在生产、供应、使用等方面逐渐衰弱,现代合成颜料使用普遍化、传统颜料使用骤减使得天然矿物颜料的生产制造技术出现断层,因此近年来韩国国内新成立的传统颜料制造企业生产基础薄弱,在文化遗产保护中选用这些传统颜料之前,必须要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 报告主要介绍了为建立文物保护中使用的丹青类天然无机颜料质量标准所进行的一些基础研究。该研究以确立每种颜料的质量评估项目、质量标准范围和质量评估测试方法为主要目标,开展了文献调研、文物颜料特征分析、国内外颜料产品质量分析,以及天然无机颜料的分析、性能评价、模拟试验等一系列工作,最终得到了石青、石绿、朱砂、雄黄、雌黄等10种颜料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检测方法。根据研究结果,质量标准(草案)提出了天然无机颜料的成分标准(原料类型和矿物组成)及性能标准(颜色、平均粒度、比重、遮盖力、耐候性)建议,未来经过综合性的讨论、咨询、审查后,该标准可以作为文化遗产领域的指导性原则。

研究选取的10种颜料


2  《一种古建筑彩画的色彩衰变检测方法》  天津大学  谢家良

彩画是文物建筑特殊的组成部分,不仅为建筑增添了绚丽的色彩,而且反映了特定的历史信息,但彩画对自然环境变化极其敏感,很容易受到侵蚀和破坏。报告介绍了使用二维色彩亮度计检测彩画颜色信息,根据三刺激值和亮度值使用CIE DE2000公式计算色差,以此评估彩画的色彩衰变情况的方法,并对该方法在颐和园进行的长达4年的实践结果进行了简单介绍,认为这种方法可以作为数据基础为彩画保护项目提供支撑。

天津大学 谢家良


《太赫兹波成像技术在绘画文物表层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株式会社修美社  金旻贞

报告介绍了一种新的绘画文物分析技术——太赫兹波成像技术。报告所述绘画文物是指在纸或绢上使用颜料或染料作着色材料进行描写绘画的一类文物。绘画文物上的着色材料往往不是单独使用,而是加入浆糊、漆、动物胶等粘结剂形成复合材料后使用,这些材料会随着时间变化出现各种降解老化。在文物保护修复过程中,要通过了解颜色层从基底至表面的各层信息、正确判断颜料层状态、粘结强度等,来选择适当的方法对颜料层进行妥善的保护修复。过去的保护修复工作中,通常使用红外光谱成像和X光照射来分析结构,以技术人员的观察和经验来判断、评价修复成果。为了对文物属性和修复效果进行更加客观的分析评估,该研究以智恩寺所藏一件江户时代早期纸本金地绘画屏风为例,详细介绍了太赫兹波成像技术从修复前的病害诊断到修复后的效果评价全过程应用的使用方法以及取得的结果,探讨了该技术在绘画文物保护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太赫兹波成像分析概念图


《韩国荣州市浮石寺壁画颜料分析》  韩国传统文化大学   宋柔娜

世界文化遗产浮石寺中的壁画被认为是韩国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寺庙壁画,应为公元10至14世纪所绘。报告主要介绍了对浮石寺壁画所用颜料进行的科学分析研究。通过显微观察分析壁画结构,发现壁画分为四层,分别为地仗层、白灰层和2层颜料层,说明壁画经过了至少2次重绘。使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仪对颜料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2层颜料层分别使用了不同的颜料,并且在下层颜料中发现使用了磷酸钙作为白色颜料,这是韩国首次发现使用磷酸钙作为白色颜料,对于研究这一时期壁画颜料的使用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壁画局部




Copyright © 2020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0038868号-1 技术支持:智联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