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闻动态

NEWS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学术活动» 工业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2022年度学术交流会成功举办
协会动态 行业要闻 通知公告 学术活动 其他工作

工业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2022年度学术交流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11-10 来源:工业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

  2022年10月29日,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工业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2022年度学术交流会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湖北省黄石市和腾讯会议成功召开,会议主题为工业遗产保护技术与工程。黄石市文化和旅游局官东平副局长,黄石市文物保护中心夏鹏主任、胡新生副主任,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郭宏副理事长、曲亮秘书长,工业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潜伟主任,张文革、梁宏刚、董文强、刘伯英副主任,20余名专委会委员及100余位各界同仁参加了此次会议。

图片

黄石会场场景

图片

云端会场合影

   大会开幕式由专委会主任潜伟教授主持。

图片

工业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潜伟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

   首先,黄石市文物保护中心夏鹏主任致辞。他表示黄石坚持遵循总书记重要指示,以创建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以加强工业遗产保护修缮为基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融入城市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之中,精心组织实施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华新水泥厂旧址等重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项目,有力推动了城市加快从“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的转变。本次年会选择在黄石召开,充分体现了专委会对黄石工业遗产相关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图片

黄石市文物保护中心夏鹏主任致辞

   随后,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曲亮秘书长对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党的二十大刚刚胜利闭幕,总书记发言中明确强调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展现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工业遗产作为一种新类型的遗产,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将其保护好、利用好,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工业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的三年时间里,每年都举办相关的学术交流会,促进了工业遗产领域的交流,加强了专委会的影响力。

   学术交流会由一场主旨报告和四组十三场学术报告组成。

   主旨报告由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郭宏教授汇报,题目为《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藏上游型蒸汽机车保护研究》。“五一号”上游型蒸汽机车是国家三线建设的珍贵历史遗存,被认定为一级文物,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意义。前期调研发现机车存在表面锈蚀、保护层开裂等病害,为此对其进行了本体、漆皮层和锈蚀产物的系统分析。由于工业遗产中最能体现其核心价值的是以钢铁为主要材料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线等,在体量和保存环境方面与传统铁质文物差异较大,因此需将现代工业防腐蚀领域中的经验引入工业遗产保护。在确定攀枝花的环境处于C3腐蚀等级后,选择更高级别的C4级防腐蚀涂装材料并进行老化试验和长期跟踪监测,为确定最终保护方案奠定基础。

   第一组报告的主题为工业遗产保护工程实践,由工业遗产保护专委会张文革副主任主持。

   本溪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工业遗产科陈永利科长报告的题目为《本溪湖工业遗产群保护利用》。报告首先介绍了本溪湖工业遗产群的概况、历史沿革及其价值,并表示获批项目中已完成8个保护工程1个展示利用工程。最后,重点阐释了工业遗产保护中五点注意事项,包括一并整理保护工业遗产相关内容、多部门协同保护工业遗产、及时做好工业遗产升级保护、多领域合作开展工业遗产保护设计或工程实施、业主需参与整体统筹协调等。

   湖北太岳园林古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谈清甲进行题为《工业遗产保护设计在施工中的应用》的报告。报告以华新水泥旧址的施工为例,分析工业遗产与文物保护的区别,指出在工业遗产保护的设计和施工中部分文物保护的原则未能完全适用,如“真实性、完整性”“最少干预原则”等。工业遗产保护的核心应是活化利用,“护旧”不是“守旧”,“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非对立,“保护”并不等于“禁止使用”,合理的“开发利用”是对工业遗产的最好“保护”,因此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会是多样的。

   国家工业建构筑物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李忠煜高级工程师报告的题目为《工业遗产结构鉴定实践与标准编制》。报告指出结构鉴定是工业遗产保护和改造利用中最为基本的内容,依托2016年首钢三高炉结构“消隐鉴定”项目的实施开始正式进行工业遗产建筑结构鉴定标准的编写。报告从编制思路、检测鉴定方式、条件以及流程四方面对标准进行详细介绍,突出强调了加强工业建构筑物结构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在传承工业文化、保护工业遗产、开发利用工业资源中的重要地位。

   中冶检测认证有限公司的李建爽工程师以《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中的文物安全性检测评估》为题进行报告。报告主要围绕工业遗产为什么要进行检测评估、工业遗产有哪些常见的病害、工业遗产有哪些结构检测技术以及如何给工业遗产进行检测评估四个问题进行论述。重点强调不同类型工业遗产的检测方式及检测程度有所区别,针对暂无处置方案的工业遗产、需要活化利用的工业遗产、有改造需求的工业遗产以及改造后的工业遗产建筑提出了相应的检测方式及检测程度。

   第二组报告的主题为工业遗产保护技术应用,由工业遗产保护专委会梁宏刚副主任主持。

   北京碧海云智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的邸明诚工程师报告题目为《工业遗产防护涂装及案例》。报告首先从理论层面介绍了钢结构的腐蚀原理和腐蚀分类、防腐蚀原理、腐蚀环境的分类及防护方案。随后,重点介绍了碧海云智的涂层系统,主要包括常规涂层、高保真涂层和水泥基涂层三类,以及各类涂层的优缺点、抗腐蚀机理、防护效果、适用环境等内容。最后,以华新水泥厂旧址1~3号回转窑及其附属设施保护为例,展示了工业遗产保护中涂层的选择方法及具体的涂装封护过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廖启鹏副教授报告题目为《黄石矿区生态修复研究》。报告以黄石矿区为例,围绕在矿区生态修复中如何解决治理效率低下、如何有效支撑双碳战略两个问题展开。在综合考虑矿业废弃地生态潜力、矿业废弃地与建设用地和原有的生态源地的距离三方面的影响因素后,他提出大冶市矿业废弃地生态型改造、生活型改造和生产型改造三种模式,从区域生态环境优化的角度和宏观尺度上讨论矿业废弃地的改造利用问题,改变以往对矿业废弃地单个、局部治理的研究方法。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陈树祥研究员进行题为《大冶铜绿山遗址考古发现与中国古代科技》的报告。报告介绍了大冶铜绿山遗址发现的采矿遗址、选矿遗址、冶炼遗址、焙烧炉、出土遗物等,重点强调采用多种现代科技方法阐释古代采冶生产的重要性,分析了铜绿山古代工匠在采矿技术、洗选矿技术、冶炼技术等方面的科技成就,以及铜锡铅材料、玉料等珍贵物质的来源与文化交流等问题,为全面认识铜绿山在中国乃至世界矿冶科技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供依据。

   第三组报告的主题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探索,由工业遗产保护专委会董文强副主任主持。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刘向东副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工业遗产保护的几点思考》。报告提出当前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工业遗产身份的认定,无论是作为文物历史保护建筑、历史文化保护区、或是地方性的工业遗产名录,其保护方式对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均存在诸多限制。报告从建设目标、建设途径等角度分析了国家文化公园框架下的工业遗产如何做好保护利用和传承的问题,建议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承担起科学共同体的作用,积极的参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相关的标准体系的构建工作,在技术服务与评估、科学传播中更好的发挥专业作用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研究中心的滕磊研究员报告题目为《基于保护利用的矿冶遗址知识图谱初探》,由课题组王辉代为汇报。报告指出随着矿冶遗址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增加,以及数字技术元宇宙等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矿冶遗址的保护再利用,提出了新的设计思路。报告选取中国知网等文献库,通过搜集和整理学术期刊、硕博论文以及研究专著等相关成果,从矿冶遗址的考古调查、冶金考古、矿冶文化保护与研究展示利用等方面,采用知识图谱的方法,系统表征分析了从1957年到2022年我国矿冶遗址保护利用相关研究的知识热点、演变历程,以及研究趋势,为矿冶遗址的保护和利用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彭雪的报告题目为《基于共生理念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路径研究》。报告强调“共生理念”在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中的应用是让文物活起来的有益尝试,并从遗产与遗产、城市、社区、环境四个层面对共生理念在工业遗产保护中的利用进行阐释。工业遗产作为工业社会鲜明的身份印记与时代特征是一个区域工业文明最直观的物质载体。黄石华新水泥厂旧址的保护利用,不仅是历史文化符号的保护,更是城市发展的一个底色。在共生的理念下,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侧重于工业遗产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和谐,以工业遗产为载体,更好发挥工业遗产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社会价值,最终达到超越时空的共存状态。

   第四组报告的主题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践,由工业遗产保护专委会刘伯英副主任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的博士研究生竺迪做题为《政策影响下上海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研究》的报告。报告基于对上海工业遗产保护实践项目、学术研究和保护更新政策的梳理,分析上海工业遗产保护的特点。重点就工业用地政策、文化产业政策以及规划政策三个方面进一步分析,总结出在多部门政策体系长期互相影响的演进下,上海形成了多层次的工业遗产保护法规政策体系。由于缺少一套针对工业遗产保护更新完整的规范体系,一定程度上造成上海工业遗产的保护更新呈现出“数量多、模式多、分散化”的特点。

   北京华清安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何冰做题为《合柴1972文化创意产业园设计与思考》的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项目区位、周边环境、历史沿革、设计范围、上位规划等内容。随后提出了一些设计中的思考,建议审批方能够优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批流程,关注具有独特性的工业建筑遗产;建议建设方考虑适当降低开发强度、同步提出设计需求、加强对历史印记的开放包容等倡议;最后希望设计方能够做到合理利用,充分利用现状资源,有节制的设计。

图片

工业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各组报告

图片

部分汇报者截图

   学术交流会接近尾声之际,潜伟主任做总结发言。他首先对汇报者、与会代表和听众,以及主办方致以谢意,并用碰撞、多元、技术、生态四个主题词对本次汇报进行总结,期待专委会能继续推动工业遗产保护修复理论研究和相关保护技术标准、规范的制定等工作。

   此外,工业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举办工作讨论会,就专委会委员列入/退出机制、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会员的增加、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团体标准的申请、2023年度学术交流会情况以及工业遗产保护相关课题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转载自科史文苑公众号



Copyright © 2020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0038868号-1 技术支持:智联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