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论文集

PROCEEDINGS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集» 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 66-后记-李化元

66-后记-李化元

返回目录

后  记

     以“贯彻新《文物法》,促进文物科技发展”为主题的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三次学术年会,于2004年5月11~13日在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召开。百余名多年从事文物保护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和新加人到文物保护领域的硕士、博士们欢聚一堂,切磋技艺、沟通信息、交流经验、探讨问题,气氛十分活跃,对文物科技前景充满信心。

       本次年会有这样几个亮点:一、国家文物局重视。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博物馆司司长孟宪珉专程赴会。在开幕式上,童副局长根据其调查研究,针对迫切而繁重的文物保护任务、文物保护科技力量相对弱小、科研成果利用不佳等实际,进行深刻剖析,提出了文物工作的创新要靠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来推动。二、老专家大力支持。国家文物局科技专家组组长王丹华,长期从事文物保护研究工作的协会副理事长周宝中、黄克忠、奚三彩、陈中行等老专家积极参加会议。会上会下老文物工作者表现出的科学态度、严谨学风、对文物工作的挚爱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三、学术交流气氛浓厚。本次年会收到学术论文80余篇,有10余篇论文在大会上宣讲,其余的论文分别在有机文物保护组、无机文物保护组、古建筑文物保护组上宣读并讨论,气氛十分活跃。四、主题发言精彩。会议上安排的几场主题报告都是正在国内如火如茶开展、大家都十分关注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或学术研究前沿。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晋宏逵介绍了故宫古建大修中古建筑调查从徒手测绘到引进三维扫描技术、琉璃瓦脱釉复烧、彩绘风化机理研究等情况;中国文物研究所古建石窟部高级工程师张之平阐述了以多专业、多学科不同方式对布达拉宫的保存现状进行综合勘测的有关问题,建立布达拉宫三维信息系统和三维可视系统,以及为了改善阿嘎土屋面的防水性能、木材防虫防腐性能,加强木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提高石砌体的抗震性能等情况;湖北省文保中心主任陈中行研究员公布了大型饱水木构件保护的阶段性探索成果,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生物技术的脱水机理,希望大家在文物保护研究中拓展思路,不要局限于固有的思维模式里、局限在化学材料的选择中;浙江大学张秉坚教授介绍了潮湿环境中土遗址的防水和加固保护情况,以及采用短链羟基封端聚有机硅氧烷、硅硅酸乙酯和金属有机催化剂的有机硅类材料进行了加固保护试验,从外观、防水性、渗透性、强度和耐候性等几个指标作了比较研究的情况;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副所长介绍了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所合作保护莫高窟85窟的取得的重要成果。通过环境监测,反复试验分析,发现壁画病害严重的部位,地仗中均含有大量的可溶盐,可溶盐的膨胀结晶过程是造成壁画酥碱脱落的主要原因。85窟项目的实施,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保护行为,形成了一整套保护壁画的科学程序。

       另外,有的代表分析了文物保护与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和促进文物保护与研究工作的建议及措施,特别对文物保护中的科技创新、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进行了深人地探讨。

       本次学术年会,得到了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考古研究所、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的鼎力支持与帮助,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李化元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秘书长


Copyright © 2020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0038868号-1 技术支持:智联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