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论文集

PROCEEDINGS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集» 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 63-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白鹤梁水下题刻表面淤泥的微生物组成-唐欢、范文奇、何纳、周理坤、曾檀

63-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白鹤梁水下题刻表面淤泥的微生物组成-唐欢、范文奇、何纳、周理坤、曾檀

返回目录

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白鹤梁水下题刻表面淤泥的微生物组成

唐 欢1,2  范文奇1,2  何 纳1,2 周理坤1,2  曾 檀1,2 (1. 重庆市文化遗产保护科研基地,重庆,400015;2.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藏文物有害生物控制 研究中心,重庆,400015)

摘要:白鹤梁水下题刻是保存于长江水下的重要石质文物,由于长期位于水下,所以其表面的微生 物病害不同于地面石质文物。本文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附着于白鹤梁水下题刻表 面的淤泥进行了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组成的分析,细菌上的相对优势菌门(大于1%)11个,其中 变形菌门和硬壁菌门细菌种类最多,分别占比63.66%和67.74%,在属的水平上,占比最大的为未知 菌(17%),其次为微小杆菌属细菌(12%)。真菌中,相对优势菌门仅有2个,其中未知菌占比 达到59%,其次是子囊菌门(40%)。在属的水平上,未知菌占比更是达到85%,其次是镰刀菌属 (7%)、座囊菌(2%)和海卷孢属(1%)。霉变文物常检出的青霉属和曲霉属占比分别仅为0.3% 和0.2%,并不是水下题刻表面的主要真菌菌属。由此可见,水下石质文物表面的微生物群落构成相 对简单,与地面文物存在较大差异,并且测试样品中存在大量的未知菌,这些未知菌对于石质文物 的影响尚不明确。以上结果为水下石质文物保护提供了新的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高通量;水下文物;石质文物;白鹤梁;微生物多样性


查看全文.png


查看全文


63-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白鹤梁水下题刻表面淤泥的微生物组成-唐欢、范文奇、何纳、周理坤、曾檀.pdf


Copyright © 2020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0038868号-1 技术支持:智联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