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论文集

PROCEEDINGS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集» 第六次学术年会论文集» 59-实验室微型发掘方法及探讨-杨忙忙、张勇剑

59-实验室微型发掘方法及探讨-杨忙忙、张勇剑

返回目录

实验室微型发掘方法及探讨

杨忙忙 张勇剑

摘要:20世纪90年代,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德国美因茨罗马一日耳曼中央博物馆在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方面开展国际合作,中西方文物保护修复技术进行了第一回合的碰撞和融合,从此在中国这块神圣古老的地方注入了西方一些现代化的文物保护修复理念和模式的新鲜血液,传统的中国式的文物保护修复理念和方法受到冲击,经过双方十余年的合作交流和磨合,终于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文物保护修复技术道路,尤其是在实验室考古或实验室微型发掘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94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北周武帝孝陵进行抢救性发掘,由于墓葬多次被盗,又多次进水,盗扰和淤泥致使墓内的文物分散凌乱,现场清理十分困难,为此中德实验室的文物保护专家与考古队共同商榷,首次大规模、针对性地对孝陵五号天井东、西盒,四号天井东盒,角道及墓室的文物采取现场打包,运回实验室进行微型发掘的方法,使发掘工作取得了惊奇的发现和令人满意的效果。此次提取文物是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达到最完美结合的成功典范。从此此法在现场发掘中被多次采用,同时一些新的专业词语在保护修复领域也开始出现和流行,如“实验室发掘”、“微型发掘”、“实验室考古”、“考古在实验室的延续”等概念逐步渗入保护界并被认可,这就是中国实验室微型发掘的模型和源头。下面以北周孝陵的发掘工作为例进行详细剖析。以了解实验室微型发掘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和技术细节,以便在今后的发掘现场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扬光大。

关键词:实验室微型发掘;模型;方法;探索


查看全文查看全文.png

59-实验室微型发掘方法及探讨-杨忙忙、张勇剑.pdf


Copyright © 2020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0038868号-1 技术支持:智联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