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世纪二十年 >> 详情

博采众长

发布时间:2020-10-27

博采众长——建立系统学术交流平台与制度


 促进行业学术交流是我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创办有学术影响力的品牌学术会议,搭建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则是重中之重。2001年起,我会连续举办了十次学术年会,每次会议主题均紧跟文物保护时代要求,贴近热点问题,激发文物保护工作者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20年来,我会在会议筹办过程中逐步提升学术质量与水平,坚持正式出版学术年会论文集,已将学术年会办成了行业内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品牌会议。

会议

日期

主题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一次学术年会

2001.05.26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次学术年会

2002

“新形势下文物科技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三次学术年会

2004

“贯彻新《文物保护法》,促进文物科技发展”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四次学术年会

2005.11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文物科技发展”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五次学术年会

2007.09.06

“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的对话”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六次学术年会

2009.06

“东方文物保护的理念、原则和方法以及相关的技术体系”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七次学术年会

2012.9.12

“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的创新研究”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八次学术年会

2014.10.16

“文物科技事业现状与展望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九次学术年会

2016.11.22

“新时期文物保护的理念、任务与方向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次学术年会

2018.9.11

“科学保护文物,弘扬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从此,学术年会成为一种制度,并不定期地召开多种专题的研讨会。2002年,以“新形势下文物科技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主题召开了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次学术年会。 2001年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召开了首届学术年会,5月26日至29日,来自全国各地从事古建、石窟、壁画、青铜器、竹木漆器、书画装裱、民族文物、博物馆环境等方面文物保护工作者欢聚在姑苏古城,广泛交流经验,互通信息,就文物保护技术方面的问题、发展方向等展开了有益的讨论,此次年会的宗旨是面向基层,讲学术交流,更侧重信息交流;推广已有的技术成果,避免重复研究;交流研究思路,以资广大科技工作者借鉴、参考,避免再走弯路,提高科研水平;通过学术活动带动新的一代,壮大文物保护科研队伍,提高队伍素质。

image.png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首届学术年会会场

image.png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次学术年会会场

 2004年,以“贯彻新《文物保护法》,促进文物科技发展”为主题的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三次学术年会在杭州西子湖畔召开。与会代表深刻地认识到《文物保护法》是文物科技工作的法律依据和保障,是做好文物科技工作的保证,在广大文物科技工作者中掀起了一个学习新《文物保护法》,贯彻新《文物保护法》的高潮。

第三次年会.jpg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三次学术年会会场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文物科技发展”为主题,2005年11月在古城荆州召开了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四次学术年会。文物修复的传统工艺技术,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传统工艺技术必然同现代科技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文物保护技术工作。多年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专家、学者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的代表共18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学术年会共收到论文近100篇,涉及金属、漆木器、丝织品、纸张、陶瓷、石质类等可移动文物的检测分析、材料选择、保护技术及石窟壁画、古建筑、古遗址等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探索。

image.png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四次学术年会开幕式现场

 2007年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五次学术年会于9月6日在六朝古都南京召开,针对文物界在文物保护、修复的问题上,是坚持传统工艺,还是采用现代科技有着不同的意见,所以这次以“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的对话”为主体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讨论。我们应该研究和保护好有形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文物的实体,而更重要的是深入研究、揭示和科学保护其无形的价值内涵。我们文物保护科技工作者要保护的就是这些传统理念和传统工艺技术的结晶。

image.png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五次学术年会开幕式现场

image.png

陆寿麟先生在协会第五次学术年会上就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关系问题发言

 2009年6月,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了第六次学术年会,这一次学术年会的主题是东方文物保护的理念、原则和方法以及相关的技术体系。文化遗产是各个民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留下的遗迹、遗物,是各个民族的传统理念、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技术的结晶。由于西方国家在自己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和自身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较早地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体系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是他们也在对我们不少具体的文物保护修缮工作提出质疑,甚至指责,例如对我们古建筑的修缮、彩画的保护工作等,他们认为我们违背了文物修复的原真性原则,甚至是破坏。这种现象看似保护技术层面和保护方法上的争论,究其实质有不少是东西方文物保护理念上的碰撞。

image.png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六次学术年会开幕式现场

 2012年9月12日,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了第七次学术年会。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会上作“从故宫到故宫博物院”的主题学术报告,在系统分析故宫博物院资源特色后,重点介绍了正在开展的和科技密切相关的十项工作,希望通过加强科技研究,提升文物保护水平和服务公众的质量,进一步彰显故宫文化遗产的尊严和魅力,充分发挥它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

  国家文物局科技司副司长罗静扼要介绍了当前的文物保护科技形势及“十二五”期间的国家目标和主要任务。作为政府与文物保护科技工作者沟通的桥梁,协会要充分发挥提供服务、反应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撑;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在更大范围内凝聚和团结各领域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科技管理人员,推动学术交流,促进文物保护科技水平的整体提升。

  本次学术年会是第六届理事会上任以来的第一次学术年会,大会以“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的创新研究”为主题,学术论文内容涉及多方面,其中既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前沿研究,也有来自文物保护实践第一线的科研探索。

第七次.png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场

七次报告.png

单霁翔院长在第七次学术年会上做主题报告

  2014年10月15日,以“文物科技事业现状与展望”为主题的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八次学术年会,在湖北宜昌开幕。来自全国各地博物馆、高校及文保机构等150余名代表参会。会议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主办,湖北省博物馆、宜昌市文化局承办、宜昌博物馆协办。会议将持续3天时间,组织学术报告30余场。与会代表将围绕年会主题,集中展示各自在文物保护科技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及思路,以增进交流与合作。本次年会在宜昌召开,也将极大程度地促进宜昌文物科技事业的发展。

八次.png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八次学术年会开幕式现场

   2016年11月22日,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九次学术年会在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开幕。会议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重庆市文物局主办,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承办。会议以“新时期文物保护的理念、任务与方向”为主题,有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敦煌研究院、复旦大学等100余家国内文博单位的三百余名专家、学者和会议代表,共同在渝开展文物科技成果展示和学术成果交流,本次大会创下了学术年会参加人数的历届新高。

  罗静代表国家文物局在开幕式上作了讲话,对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和与会专家、学者为我国文物科技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他指出,国家在“十三五”开局阶段对文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在文物保护方面、利用方面、管理方面、研究方面不断加强创新工作;要加强创新规划的编制和重点专项的凝练工作;要加强跨部门、跨学科的协作,促进科技资源的配置。希望广大的文物科技工作者,在“十三五”期间为我国文物保护科技创新注入新的华美乐章,为推动文物科技保护事业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并祝贺大会顺利召开。

9次.png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九次学术年会开幕式现场

9次报告.png

罗静司长在第九次学术年会开幕式讲话

  2018年9月11日,以“科学保护文物,弘扬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次学术年会在山西太原隆重举行。本次年会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主办,山西省文物局、山西省博物馆协会协办,山西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承办。以及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敦煌研究院、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北京大学等140余家国内文博单位的30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年会。

  作为本次会议的亮点之一,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与中国知网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学术研究、智库建设、成果评比、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会员服务等方面展开深层次合作。据悉,中国知网作为清华大学的校办产业集团,自1995年开始,以传播全社会知识资源、知识共享与增值为目的,形成了以数字出版、知识管理、知识服务、教育信息化四位一体的产业集群,借助长期以来积累的技术、资源优势,专门为文物保护领域提供《文物保护专题数据库》等产品和服务。

10次.png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次学术年会开幕式现场

10次报告.png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与中国知网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