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27
海纳百川——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同时,协会十分注重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1983年协会受中国科协的委托,代表科协接待了美国古玻璃专家访华考察,我们注意利用外国专家来华考察的机会,在各地有计划地与国内各有关学科包括文物、考古工作者组织学术交流,广泛地探讨了古玻璃制造、成分分析、结构分析、鉴定工作和古玻璃的保护技术。通过学术讨论和实物观察,大家比较一致地认识到:中国古代玻璃与西方古代玻璃的不同成分,有力地论证了古代玻璃中铅钡玻璃是中国制造的,而不是由国外引进的,在相互补充、共同探讨中,双方都有启发、有收获,增进了友谊,同时学习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探索文物科学价值的科学研究方法。
1986年4月,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和中国博物馆学会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通过文化部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的委托在北京和山西大同召开“亚洲地区文物保护技术讨论会”,会议主题是青铜文物保护技术和石质文物保护技术。
1980年9月,叶作舟副理事长参加中国科学院化学灌浆材料赴日考察组, 对日本的化学灌浆工作进行实地考察。日本的灌浆工程在日本的工程建设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保证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化学灌浆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科学,涉及化学、物理、土木、机械、地质、岩石力学和工程学等多学科,它的发展有赖于各学科的相互协作。
在研讨会、座谈会及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际交流活动和广大会员的工作实践,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出版了《文物保护技术》系列辑刊,基本上摸清了中国古代传统工艺技术的脉络,全面整理了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经验,在实践中锻炼造就了一批文物保护修复科技工作者,培养了一支文物科技事业的骨干队伍。
在早期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了抢救为主、 以工程带动科研的方针,在抢救性保护工程中进行科学研究,解决实践中产生的一个个新问题。
《文物保护技术》辑刊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