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世纪二十年 >> 详情

创新驱动

发布时间:2020-10-27

  1 以故宫为基地完善文物保护研究体系和协会分支机构

  协会以故宫为基地,联合有关单位建立文物保护研究基地,开展规范研究工作。 

  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的依托单位,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宫,是著名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和支持下,从2003年起故宫开始近百年来最大规模的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为了更好地保护各类文物,故宫博物院的领导亲自作出批示,充分发挥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的综合优势,为故宫的文物保护工作做出更大贡献,为此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以故宫为基地组织多个研究机构与高等院校、文博单位开展研究工作。 面临着恢复康乾盛世,进行古建大修的形势,对砖、石、木、瓦、彩画、红墙等需要解决的问题必然不少,对于“最小干预”原则的落实,工艺、材料的选择标准以及如何规范操作等我们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文物保护协会应文保事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完善分支机构。在此期间相继成立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近现代建筑保护专业委员会、文物建筑安全检测鉴定与抗震评估专业委员会、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专业委员会和工业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这是协会在充分认识到中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之路发展的趋势后做出的科学决定,体现了我国对于近现代历史建筑、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和工业遗产保护的重视。

  除此之外,协会从为中国文物保护事业培养人才,团结从事文物保护、修复教育的相关专家学者和管理工作者出发,于2018年成立了文物保护教育专业委员会。专委会成立后,积极组织开展“文物保护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研讨会”,为各高校文物保护相关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搭建了平台,对推动我国高校文物保护专业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五届中韩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生论坛” 、“2019年文物保护修复研究生国际暑期学校” 、“文物保护研究、实践与教育国际学术讨论会”等活动更是为中国和国际文物保护教育事业搭起了合作交流的桥梁。

  同时,我会还充分发挥相关单位与专委会的积极性,改组重新成立了文物分析检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并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了考古遗址与出土文物保护专业委员会,补充了文物保护过程中分析检测与考古出土文物保护的两个重要环节。至此,我会在原有的文物保护技术、古建筑保护技术、石窟与土遗址保护技术三个专业委员会的基础上,形成了覆盖分析检测、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可移动文物保护、文物保护教育在内的10个专业委员会,初步构建了文物保护多方位、多学科的分支机构体系,大大增强了协会工作的专业性与能动性。

 

  2 积极组织开展专题研讨会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还组织了一系列的专题研讨会,共同探讨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贯彻文物保护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探讨东亚文物保护的理念、原则和方法,实现文物保护、文物修复的文物科技科学发展观。 

  2003年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与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了“古建筑彩绘和壁画保护技术研讨会”,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1)总结在彩绘、壁画的制作材料及工艺和修复保护处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2)彩绘、壁画修复保护工作中如何在传统工艺技术基础上引进现代科学技术,以提高彩绘、壁画的保护技术水平;(3)在故宫文物修缮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处理好彩绘、壁画的保护技术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文化遗产保护专员杜晓帆先生谈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由于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的不同,造成在文物保护的理念和哲学以及技术方面的差异,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联合故宫博物院召开这一次关于彩绘、壁画的专门性研讨会议得到的经验与教训对中国、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文物保护工作都是有益的。

image.png

古建筑彩绘和壁画保护技术研讨会会场

  2004年10月,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和故宫博物院在故宫兆祥所联合召开了“砖石类文物保护技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北京市文物局和故宫博物院的有关领导以及全国文物系统的专家学者共八十余人。与会代表针对砖石类文物的保护原则、保护理念、保护规范及程序(如病害调研、保护方案制订、实验室里的小型试验、保护材料的筛选及量化标准)等彼此关心的问题,结合各自工作、研究中的经验教训发表了意见。

image.png

砖石类文物保护技术研讨会会场

  2005年是故宫博物院成立80周年,为了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以科学发展观促进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7月6日上午,故宫博物院和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在故宫兆祥所联合召开了“传统装裱技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故宫博物院和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的有关领导以及全国文物系统的专家学者共一百余人,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探讨书画类文物保护的原则和方法,交流研究和技术成果,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古书画装裱科学技术水平。本次会议除了交流传统技法外,更多的则是探讨在传统技术中如何融进现代保护理念和手段,认知传统技术中的科学性,交流科学研究和技术成果,总结经验教训,使传统技术在文物的科学保护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image.png

参加传统装裱技术研讨会的代表参观故宫书画装裱工作室

  为了配合故宫正在进行的古建大修工作,科学地把握古建修缮过程中涉及的现代科技问题, 2006年11月,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与故宫博物院在故宫兆祥所联合召开了“古建筑科技保护研讨会”,专题研讨会的报告人从不同侧面介绍了古建筑科技保护工作的成功经验、可借鉴的教训与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介绍了一些可用于古建保护工作中的先进科学技术方法,并针对一处具体的古代建筑拟定的保护修复方案提出问题,咨询大家的意见和解决办法。与会专家在保护理念与原则、结构、形式、材料等多方面提出了诸多见解。

image.png

古建筑科技保护研讨会会场

  近年来,文物建筑群的保护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2008年12月,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与浙江省古建筑研究院在杭州共同主办了“中国传统建筑群保护理念与原则研讨会”,来自全国各省市三十余位文物保护管理及勘察设计、规划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与会,就近年来在“传统建筑群” 保护工作中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对保护的理念与原则作了探索。 与会代表根据已有的实例探索中的正反经验,认为在保护实践中应遵循以下的保护理念与原则:(1)保护规划先行,做好与城市总体规划、村镇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协调和衔接;(2)以遗产价值的研究评估为导向,明确保护对象以及相关联要素,围绕遗产价值确定保护对策;(3)注重全面、多层次的保护,关注包括建筑、格局、空间形态、街巷肌理、周边环境、城市景观或自然景观、文化空间等真实的文化遗存的有效保护;(4)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延续遗产的精神寄托,使包括民俗文化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传承。明确地方传统建筑工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努力坚持在民居保护中采用传统技术和传统材料,使用保持传承的地方工匠作为施工的重要力量;(5)应考虑保护对策的多样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采取分级分类保护的措施;探索多种保护与管理模式; (6)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居民生活的改善和延续,注重公共安全防范措施、设施的完善。

image.png

中国传统建筑群保护理念与原则研讨会代表合影

  3广泛开展和主办各类文物保护交流活动

  在国际上,通过举办有关遗产保护的博览会进行行业交流,推动保护领域理念更新、技术进步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例如由莱比锡展览公司(Leipziger Messe)主办的“莱比锡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Denkmal--Europe’s Leading Trade Fair for Conservation Restoration and Old Building Renovation)”自1994年创立以来,每两年在德国莱比锡举办一次,已发展为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知名专业展会,主要展示文物保护领域最先进的材料与工艺、技术与设备。

  2015年,我会与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 CHINA)共同主办的首届以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为主题的博览会——2015(上海)国际建筑遗产保护博览会(简称“建博会”)在上海成功举办,建博会致力于打造一个展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最高水平、树立行业形象、开展行业交流、共享行业资源与经验的国际化平台,并计划每两年举办一届。

创新1.png

2015(上海)国际建筑遗产保护博览会学术论坛

创新2.png

2017(上海)国际建筑遗产保护博览会开幕式

  在2019年第三届建博会期间,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联合意大利马贝集团主办了“(善顺匠心杯)不可移动文物修复技能邀请赛”,大赛旨在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加强文物修复领军人才、科技人才、技能人才的培养与成长,搭建修复师交流技术和切磋学习平台,弘扬大国工匠精神,传承修复技艺。本次大赛共分为砖墙修复工艺和古建筑木构件修复工艺两个项目的考核,每个项目分为修复方案制订和现场操作两个环节,不仅体现师傅对传统做法、传统手工技艺的理解,同时考验对文物建筑科学特性的理解。 

创新3.png

不可移动文物修复技能邀请赛木窗组参赛选手

  第三届建博会期间,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主办了主题为“文物建筑保护修缮技术与材料”的学术论坛,为所有遗产保护从业者和社会公众奉上了一场丰富饱满的文化盛宴。

创新4.png

文物建筑保护修缮技术与材料学术论坛